01
前言
旋转位置编码RoPE (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 是目前大模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位置编码,包括但不限于Llama、Baichuan、ChatGLM、Qwen等。由于计算资源限制,目前的大模型大多在较小的上下文长度中进行训练,在推理中,若超出预训练的长度,模型的性能将会显著降低。于是涌现出了许多基于RoPE的长度外推的工作,旨在让大模型能够在预训练长度之外,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弄清楚RoPE的底层原理,对于RoPE-base模型进行长度外推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结合苏神关于Roformer的论文与博客进行介绍。在原博客和论文中,苏神更多的是以复数的形式推导和介绍RoPE,本文将主要从向量旋转的角度对RoPE进行介绍,并且结合函数图像,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RoPE的各种性质。
02
为什么需要位置编码?
众所周知,transformer模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效果,其中的Attention机制功不可没,它的本质是计算输入序列中的每个token与整个序列的注意力权重。假设 和 分别表示词向量 位于位置 和词向量 位于位置 ,在未添加位置信息的时候, ,则两者的注意力权重计算如下:
我们会发现,在未加入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无论 和 所处的位置如何变化,它们之间的注意力权重 均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位置无关,这显然与我们的直觉不符。对于两个词向量,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近,我们希望它们之间的的注意力权重更大,当距离较远时,注意力权重更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为模型引入位置编码,让每个词向量都能够感知到它在输入序列中所处的位置信息。我们定义如下函数,该函数表示对词向量 注入位置信息 ,得到 :
则 与 之间的注意力权重可表示为:
03
绝对位置编码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经典的绝对位置编码,主要包括训练式位置编码与Sinusoidal位置编码。
训练式位置编码
训练式位置编码,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位置的位置向量会随着模型一起训练。假设模型最大输入长度为512,向量维度为768,我们可初始化一个512*768的位置编码矩阵,该矩阵将参与模型的训练,从而学习得到每个位置所对应的向量表示。
如何为每个位置的词向量注入位置信息呢?答案是相加,如以下公式所示,其中表示第 个位置的位置向量:
训练式位置编码广泛应用于早期的transformer类型的模型,如BERT、GPT、ALBERT等。但其缺点是模型不具有长度外推性,因为位置编码矩阵的大小是预设的,若对其进行扩展,将会破坏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学习到的位置信息。例如将512*768扩展为1024*768,新拓展的512个位置向量缺乏训练,无法正确表示512~1023的位置信息。但早期大家对长文本输入的需求并不如现在迫切。
Sinusoidal位置编码
Sinusoidal位置编码是谷歌在Transformer模型中提出的一种绝对位置编码,它的形式如下,其中 表示词向量的维度, 表示位置索引, 和 表示位置向量的分量索引,例如 和 分别表示位置 的位置向量的第 和第 个分量:
Sinusoidal位置编码的每个分量都是正弦或余弦函数,所有每个分量的数值都具有周期性。如下图所示,每个分量都具有周期性,并且越靠后的分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基于RoPE的大模型的长度外推工作,与该性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后续我们会进行分享。
Sinusoidal位置编码还具有远程衰减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对于两个相同的词向量,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他们的内积分数越高,反之则越低。如下图所示,我们随机初始化两个向量q和k,将q固定在位置0上,k的位置从0开始逐步变大,依次计算q和k之间的内积。我们发现随着q和k的相对距离的增加,它们之间的内积分数震荡衰减。
因为Sinusoidal位置编码中的正弦余弦函数具备周期性,并且具备远程衰减的特性,所以理论上也具备一定长度外推的能力。
04
RoPE位置编码
在这里先直接抛出一个直观的结论:RoPE位置编码通过将一个向量旋转某个角度,为其赋予位置信息。
RoPE的出发点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角RoPE位置编码。在绝对位置编码中,尤其是在训练式位置编码中,模型只能感知到每个词向量所处的绝对位置,并无法感知两两词向量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Sinusoidal位置编码而言,这一点得到了缓解,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感知相对位置。
对于RoPE而言,作者的出发点为:通过绝对位置编码的方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回顾我们此前定义的位置编码函数,该函数表示对词向量 添加绝对位置信息 ,得到 :
RoPE希望 与 之间的点积,即 中能够带有相对位置信息 。那么 如何才算带有相对位置信息呢?只需要能够将 表示成一个关于 、 、 的函数 即可,其中 便表示着两个向量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因此我们建模的目标就变成了:找到一个函数 ,使得如下关系成立:
二维位置编码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假设词向量是二维的。作者借助复数来进行求解,在此我们省略求解过程,直接抛出答案,最终作者得到如下位置编码函数,其中 为位置下标, 为一个常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面的函数,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线性代数中的旋转矩阵。在二维空间中,存在一个旋转矩阵 ,当一个二维向量左乘旋转矩阵时,该向量即可实现弧度为 的逆时针旋转操作。
我们以二维向量 为例,将其逆时针旋转45度,弧度为 ,将得到新的二维向量 ,向量的模长未发生改变,仍然是1。计算过程如下:
回看我们求解得到的位置编码函数 ,感叹数学之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向量旋转的函数,左侧的 是一个旋转矩阵, 表示在保持向量的模长的同时,将其逆时针旋转。这意味着只需要将向量旋转某个角度,即可实现对该向量添加绝对位置信息,这就是旋转位置编码的由来。
我们进一步验证RoPE是否能通过绝对位置编码的方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当我们求两个向量之间的点积会发现,它们的点积是一个关于 、 、 的函数 ,所以函数 实现了以绝对位置编码的方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
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旋转位置编码,我们结合图形描述如何为一个二维向量赋予位置编码。假设存在向量,位置编码函数 中的 是一个常量,我们不妨设为1,则:
向量 位于位置0,1,2,3时,分别将向量 旋转0,1,2,3弧度,就可以为其赋予对应的绝对位置信息。如下图所示,只需要对向量进行旋转操作,即可对向量添加对应的位置信息。并且向量旋转具有周期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旋转位置编码的来源、数学意义,以及它是如何使用绝对位置实现相对位置编码,大道至简,惊叹数学的优雅。
推广到多维
上述我们介绍了如何为一个二维向量赋予绝对位置信息: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可。但我们知道词向量的维度一般是几百甚至上千,如何将我们上述旋转的结论推广到多维呢?分而治之即可,我们把高维向量,两两一组,分别旋转
。最终高维向量的旋转可表示成如下公式,可以认为左侧便是高维向量的旋转矩阵:
远程衰减性
在此前的推导中,我们说过 可以是一个任意常量,我们不妨将其设为1,以便查看其性质。我们随机初始化两个向量q和k,将q固定在位置0上,k的位置从0开始逐步变大,依次计算q和k之间的内积。我们发现随着q和k的相对距离的增加,它们之间的内积分数呈现出一定的震荡特性,缺乏了重要的远程衰减性,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的。
借鉴Sinusoidal位置编码,我们可以将每个分组的设为不同的常量,从而引入远程衰减的性质。这里作者直接沿用了Sinusoidal位置编码的设置, 。则我们可以将高维向量的旋转矩阵更新为如下
上式中的旋转矩阵十分稀疏,为了节省算力,可以以下面的方式等效实现:
我们继续随机初始化两个向量q和k,将q固定在位置0上,k的位置从0开始逐步变大,依次计算q和k之间的内积。我们发现随着q和k的相对距离的增加,它们之间的内积分数呈现出远程衰减的性质,这正是我们希望的。
在原始的RoPE中,沿用了Sinusoidal位置编码的设置,令 ,但 一定要取 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下 中base的取值的影响。依然结合图像来进行说明,此次我们初始化两个全一向量q和k(为了让图像显得不那么杂乱),将q固定在位置0上,k的位置从0开始逐步变大,依次计算q和k之间的内积。当我们将base取不同的值的时候,q和k的内积随着相对位置变化趋势如下图。
如上图我们可以总结得到一些规律,base的不同取值会影响注意力远程衰减的程度。当base大于500时,随着base的提升,远程衰减的程度会逐渐削弱。但太小的base也会破坏注意力远程衰减的性质,例如base=10或100时,注意力分数不再随着相对位置的增大呈现出震荡下降的趋势。更极端的情况下,当base=1时,其实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将所有 都设为1的情况,将完全失去远程衰减特性,如下图所示。
对于base的性质的研究,与大模型的长度外推息息相关,如NTK-Aware Scaled RoPE、NTK-by-parts、Dynamic NTK等长度外推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base,从而影响每个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进而影响模型的位置编码信息,最终达到长度外推的目的。目前大多长度外推工作都是通过放大base以提升模型的输入长度,例如Code LLaMA将base设为1000000,LLaMA2 Long设为500000,但更大的base也将会使得注意力远程衰减的性质变弱,改变模型的注意力分布,导致模型的输出质量下降。如下图所示。
在本文中,我们暂且不对长度外推工作展开介绍,后续我们将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各种主流的长度外推方法。
05
结语
RoPE位置编码,以向量旋转这种简单巧妙的方式,实现了绝对位置编码,并且具备相对位置编码的能力。RoPE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大模型,包括但不限于Llama、Baichuan、ChatGLM、Qwen等。基于RoPE的长度外推工作不断涌现,并且获得了非常优秀的效果。如果当前你需要研究大模型的长度外推工作,那么弄清楚RoPE的底层原理则为一门必修课。
后续我们也将继续以图解的方式,对现有的长度外推工作进行分享介绍。
本文由 Hugging Face 中文社区内容共建项目提供,稿件由社区成员投稿,经授权发布于 Hugging Face 公众号。文章内容不代表官方立场,文中介绍的产品和服务等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
如果你有与开源 AI、Hugging Face 相关的技术和实践分享内容,以及最新的开源 AI 项目发布,希望通过我们分享给更多 AI 从业者和开发者们,请通过下面的链接投稿与我们取得联系:
https://hf.link/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