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AI 泛化,是一种趋势。
然而,在真正 embrace AI 大模型的产品之外,AI 的应用也开始探索另一种途径。
你在电梯间看到的广告,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你在户外看见的广告词,是经过人工智能生成后进行修改的,甚至你在商场逛街,也会看见以“AI”为前缀的商品宣传。这个世界好像离开人工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图源:小红书
如果说人工智能(AI)帮助广告从业者解决了海报设计和口号的工作困难,这还算一件好事,但当一些产品原封不动地把“AI”放在产品名前面,我们就该思考,人工智能营销是不是真的被滥用了?
放下手中的工作吧,外面到处都是人工智能
走在商场里,看到一个舒适的按摩椅。
商品名字旁赫然写着“人工智能压力监测”的产品介绍。微博用户@自信的眉毛 写到“人工智能营销化滥用真的挺没意思的”。
虽然照片遮住了产品 logo,但产品的特点明显,不难看出这是 OSIM 傲胜的按摩椅。图上的产品为 uLove3 减压养身椅,是 OSIM 在 CES 2023 上发布的产品。据官方介绍,其主打卖点为 AI 压力监测科技,可以用自身的“AI 紧张度测试”技术,为用户提供私人订制按摩程序。
听起来很吓人,毕竟一旦任何产品与人工智能产生联系,整个形象就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用户心中的疑问就像金鱼嘴里的气泡一样,一个个冒了出来。
“AI 按摩椅,会有机器手臂给我按摩肩膀吗?”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我的颈椎病症状吗?”
“医生能否通过观察我的疼痛部位来判断我的内脏是否有问题?”
……
遗憾的是,这些功能它都无法实现。此 AI 非彼 AI。我们现在常见的 AI 多指依托于大规模模型的技术,而在这个按摩椅上所采用的“AI”恐怕只是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和当前最流行的 AI 八竿子打不着,让按摩椅用上大规模模型,实在有些困难。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其他产品上,家用电器是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领域。家用电器的用户群体大多对人工智能行业了解有限。然而,新闻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宣传报道却能够增加他们对这个词语的信任。
AI 扫地机器人、AI 冰箱、AI 洗衣机……万万没想到,AI 泛化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此时我脑海里已经出现多家企业飘在在 AI 风口上的画面,毕竟英伟达市值都已经暴涨超过了苹果。
当“智能化技术”无法满足营销的需求
在消费的场景中,“人工智能”用词自然是好的。它能帮助用户联想产品的优势点,然后在销售人员的推动下,促成这一次交易。站在营销的外部视角来看,此处的“人工智能”命名是被滥用的标志。换作以前,这款产品的介绍应该是“智能压力监测”。
只不过,从“智能”到“人工智能(AI)”,营销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转变。在当前环境下,“智能”二字显然已经不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
如果你把“人工智能”连续写 30 遍,你会发现你不认识它了。人工智能 营销泛滥,只会毁了这个词语。
就像当初的“量子纠缠”现象一样广泛流行。由于量子纠缠的现象难以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解释,这四个字看起来便“神秘莫测”。任何与量子纠缠相关的产品,瞬间就能吸引住消费者的注意。
有的产品或许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上了“量子”前缀,产品功能尚未有多少变化,对消费者无害。有的人却对量子概念肆意炒作,甚至推出了一些荒谬可笑的产品,比如“量子读书法”等。
2021 年,人民日报评论曾发布一篇文章《别让量子产品“纠缠”上你!科技拒绝嫁接的“伪创新” | 人民锐见》,文章指出量子理论包装营销是蹭热度嫁接的“伪创新”,更呼吁需要对伪科学产品进行整治,大家得认清“伪科学”的真面目。
2021 年,人民日报评论曾发布一篇文章《别让量子产品“纠缠”上你!科技拒绝嫁接的“伪创新” | 人民锐见》,文章指出量子理论包装营销是蹭热度嫁接的“伪创新”,更呼吁需要对伪科学产品进行整治,大家得认清“伪科学”的真面目。该文章强调了对伪科学产品的整治和认清其真实面目的重要性。图源:人民日报评论
在未真正泛滥之前请停止行动
幸好在当前AI的流行趋势下,并没有发生过太过离谱的营销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一些花哨的宣传手法,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然而消费者并不需要换汤不换药的“欺骗式”营销。把产品名加上人工智能(AI)之后,产品却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当消费者将产品带回家之后,会产生极大的落差感,这不仅不会增加复购率,甚至还会损害品牌口碑。
真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企业的自我约束。
不可否认的是,商品/产品的人工智能(AI)应用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新能源汽车,首先采用了AI大模型的产品,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了便利。那些真正掌握AI大模型能力的企业也在认真考虑如何将AI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以挖掘更多的功能点。
在人工智能营销真正普及之前,我们应该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