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随着2024年高校毕业季的临近,不少高校纷纷发文,对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生成式AI以及AI代写在论文中的合理比例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应对AI技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新挑战。
其中,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明确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发出警示,并要求学生自查自纠。收到警示的学生需认真修改论文,并接受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进行的复检。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避免过度依赖。
还有一些学校提出学生应在毕业论文中主动披露人工智能使用情况、提醒学生规范合理应用。
AI工具在论文写作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检索资料、整理文献、进行翻译等,从而提高论文写作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创新中。
然而,当AI被用于生成论文内容或实验数据时,就触碰了学术伦理的底线。因此,如何引导、规范大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掌握其使用将成为未来的一项基础技能。对于大学生而言,完全禁止他们使用AI工具并非明智之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善用”而非滥用。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并非万能。它有其局限性和风险,不能盲目相信和过度依赖。有学生在使用AI进行文献检索时发现,AI提供的结果有时并不准确,甚至可能捏造一些不存在的参考文献。
此外,AI虽然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但在创造全新内容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