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微信输入法新功能怎么关闭)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

微信输入法自推出以来,凭借其一贯简洁的设计和易用的功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在最近一次大版本更新中,微信输入法引入了多端复制功能,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

最近,微信输入法 Win、macOS 双端迎来 1.2.0 正式版升级,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问 AI」,该功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回答用户的问题。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2

简单来说,就是将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输入法巧妙结合,让用户可以直接在输入栏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

虽然上新的「问 AI」功能,第一眼看来并不显眼,但是对于喜欢微信输入法的用户来说,或许只需要这样一个新功能就能让他们爱上它。

简单梳理「问 AI」的特点:

基于腾讯自研混元大模型,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等号获取答案。

人工智能(AI)的总结内容来自于微信读书文库,内容深度较为充分,但可能缺乏时效性。

充当初步信息搜索工具,更像是一个在线的百科全书助手

聊天加上人工智能,有什么新的体验吗?

提到 AI 大模型与输入法的结合,你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让 AI 帮忙组织语句,回复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同事借车、老同学借钱等经典难题。

然而,「问 AI」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专注于「提问」。

更新微信输入法后,在设置中就能看到「问 AI」的开关,打开即可在输入时调用。功能介绍非常简单明了:输入问题后按下等于键,就能呼出 AI 为你解答。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3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和朋友讨论欧洲杯,突然需要解释「越位」是什么意思。这时,你只需在聊天框中敲下「越位 =」,AI 就会出现,并给出详细的解释。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4

你可以直接将人工智能的回答复制下来,也可以生成一张图片,方便转发给朋友。

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随时待命,帮你解答疑惑的在线百科全书助手。每当聊天中遇到自己不甚了解的话题时,问 AI 就能帮你快速填补知识盲区,不用再因为一时词穷而尴尬。

输入法的核心在于打字,而问 AI 功能则是微信输入法与微信读书 APP 的一场「跨界联姻」。

输入法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进行打字输入,而问 AI 功能则是微信输入法与微信读书 APP 的一次合作,将两个应用的功能进行整合。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5

问 AI 给出的答案,大多数都是从微信读书的文库中提炼而来。这使得问 AI 与其他常见的 AI 机器人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不妨我们从它「不是什么」的角度来看:

问 AI 并不是 ChatGPT

相信大家使用 ChatGPT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让它帮忙生成各种文案,或者扮演特定角色,用特定语气写一段话,比如请假申请、演讲稿或者公告。

但问 AI 无法作为文案生产工具使用。例如,如果你让它写一段话来哄生气的女朋友,它只会根据微信读书文库中的交流技巧,指引你如何自己去写,而不会直接帮你生成。

AI 目前无法直接生成适用于哄生气的女朋友的文案,它只能提供一些交流技巧和指导,帮助你自己动手写出一段合适的话语。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6

同样,问 AI 也没有像 ChatGPT 那样的角色扮演能力,无法陪伴你长时间聊天,或者记住之前的对话内容来进行上下文交互。目前,它只能针对一个问题给出一次回答,这些都是问 AI 目前不具备的功能。

问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搜索引擎

虽然微信读书的文库内容让问 AI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从信息面来看仍然比较片面,尤其在强时效性信息或者外文资料方面远不及传统搜索引擎。

虽然微信读书的文库内容让问 AI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从信息面来看仍然比较片面,尤其在强时效性信息或者外文资料方面远不及传统搜索引擎。需要注意的是,微信读书的文库内容主要是中文书籍,对于外文资料的收录相对较少。此外,由于微信读书的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在追求时效性信息的情况下,传统搜索引擎可能更为适合。

问 AI 的总结更像是知识的搬运工,将微信读书文库的内容整理并提炼,以便向您呈现。因此,不要期望它能像维基百科那样详尽全面,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信息搜索工具。

不过,或许是因为微信读书上的知识类书籍比较丰富,问 AI 在回答一些定义性或策略性问题时,不仅懂得回答「如何」,也更擅长回答「怎样」。

例如,当我们询问一些投资的概念、投资策略时,它能从相关书籍中提炼出独到的建议和见解。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7

又或者我们在聊天中提及「配享太庙」,虽然我们能说出个大概,却未必知道其真正含义。不用装模作样地瞎猜,只需输入「=」号,问 AI 就为你展开从含义到背后历史故事的解读。

重点是,你可以将它的回答作为一个引子,点击引用链接即可跳转至微信读书书源具体的章节,并且问 AI 所引用的段落也会有明显的标注。

通过这种人机结合的方式,我们的AI系统将尽力帮助您更高效地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问 AI 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

「幻觉」是目前所有人工智能大模型普遍存在的问题,而AI自然也难以避免这个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问 AI 可以正常地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梳理小说人物的人际关系(这可能是它最擅长的任务)。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8

但如果你本身提出的问题就包含了错误的信息的话,那就会误导人工智能的判断,它不会主动纠正,而是会将错就错给出一个错误的回答。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9

又或者,没有让你吃石头,或者给披萨涂胶水,但明明不存在的成都迪士尼,却已经在人工智能的想象中生根发芽。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0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问 AI 的数学计算能力似乎也不太强,这或许是当前大多数语言模型的短板。因此,与其说问 AI 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全能选手,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博览群书,但在计算方面不擅长的文科生。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1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小细节,也许你会担心在使用输入法进行简单数学运算时,会因为「=」号触发问 AI 功能,但经过实测,不会触发,一切照常无余。

实现极度简单的人工智能交互

「问 AI」使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等号(=),带来了目前最简易的人工智能交互方式。所有操作都在一个文本框内完成,非常简洁。不过,为了避免误操作,微信在使用规则上还是做了一些限制。通过不断尝试,我们发现了一些隐藏规则:

请从最后一次退格或回车开始提问

AI 对问题的记录范围是从最后一次按下退格键或回车键开始,直到按下等号(=)为止。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避免引入之前输入的无关内容。

然而,这个新问题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当你在提问时,需要逐字逐句地输入完整的问题。如果在输入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拼写,按下退格键会中断问题的记录。

答案生成最终以悬浮框的形式存在,主打一个随时随问,但悬浮框的大小较小,且稳定性不够,当切换屏幕时可能会消失不见。这可能是简化交互逻辑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2

并非所有软件都支持人工智能问答功能

对于像我这样经常依赖在线文档的用户来说,这无疑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请提供您要粘贴的内容

当我们使用搜索引擎时,通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内容,我们会习惯性地将这些内容复制粘贴到搜索框中,然后按下搜索键。然而,在使用问 AI 时,只需要将复制的内容粘贴到对话框中,然后按下确认键,就能成功地启动 AI。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3

问 AI 更适合在输入文字时,突然灵光一现想要提问时使用,而不太适合用于复杂的信息搜索。它更像是一位随叫随到的答疑助手,而不是替代搜索引擎的万能工具。

人工智能的高级化,不如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混元大模型的得意门生,不只是腾讯元宝,还有微信输入法。

根据官方的用户协议介绍,问 AI 是基于腾讯自研的混元助手大模型,以此作为计算基础。这其实与前不久微信读书上线的「AI 问书」功能如出一辙,属于是混元大模型的生态整合。

根据官方的用户协议介绍,问 AI 是基于腾讯自研的混元助手大模型,这意味着它是基于腾讯自主研发的混元助手大模型进行计算的。这与不久前微信读书上线的「AI 问书」功能非常相似,都是将混元大模型与其他功能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腾讯混元大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通过使用大规模的文本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和微调,可以用于执行文本生成和语言理解等多种任务。

APPSO 之前在体验微信输入法时,基于九宫格等双拼方案以及联想输入、模糊音处理等键盘常用功能,再加上与腾讯生态强绑定的拼写 Plus 等功能,评价它是最适合微信的输入法。

APPSO之前在体验微信输入法时,发现它采用了九宫格等双拼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提高输入速度和准确性。此外,微信输入法还具有联想输入和模糊音处理等常用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输入文字。另外,微信输入法还与腾讯生态强绑定,拥有拼写 Plus 等功能,使得它成为最适合微信使用的输入法。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4

今天同样的论断也大致相似,问 AI 功能目前最大的作用还是服务于微信聊天。

AI 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微信聊天服务。

随问随关的悬浮窗,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量,可以轻松解决生活聊天过程中的搜索问题。AI的回答简单明了,就像高手随手拈来的一招,看似简单,却能够一剑封喉。

微信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输入法结合,并非业内首创。

在去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公司发布了一项新功能,将Transformer模型与自带输入法相结合,旨在提高输入准确性。

另一家人工智能巨头微软也推出了与Copilot结合的Swiftkey输入法,用户可以直接从键盘访问微软的人工智能助手,获取快速答案和解释,无需切换应用程序。Swiftkey还支持Copilot智能撰写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语气、长度和风格,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输入体验。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5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前几天提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用户体验。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热潮,各大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将其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微软在今年年初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在Windows PC键盘上引入专门的Copilot键。这一举动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个人计算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可选功能。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6

而在刚刚举办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展示的人工智能(AI)战略与之不谋而合。

但这样却让人工智能尽可能悄无声息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人工智能对用户体验的改变,而无需明确感知其背后的运行原理和具体技术。

作为人们必须接触的工具,输入法的 AI 化可谓是一个重要的普及点。通过将输入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输入法具备了更多的智能功能,使得用户在提问时更加简单便捷。一键式的体验降低了使用 AI 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使用 AI 功能。这进一步提高了人们使用 AI 的频率,推动了 AI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内容生态的构建上,腾讯元宝与微信输入法/微信读书的区别也非常明显,它们各自注重不同的特点。

新版微信输入法用了几天,我觉得微信的AI体验被低估了。_图17

时效性极强,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内容成为培养腾讯元宝的肥料,构成了后者与其他大而全 AI 助手的独特优势。而微信读书和输入法则依托于书籍生态,追求的是权威性和可靠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实时性。

我们总爱谈论人工智能在大规模模型时代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脑机接口或者AI智能体。这场技术潮流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在这些答案当中,也许输入法可能不是最耀眼的,但一定归属于最实用的那批,而微信输入法已经率先领先。

正如著名科技评论家 Kevin Kelly 所说,真正的科技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

人工智能(AI)已经达到了一个爆发点,正在向普及点转变。相信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像输入法这样习以为常的产品通过AI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独特的产品形态,丰富我们的使用体验。

用一句金科玉律来总结:不论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够成功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对于AI技术而言,无论其形式如何,只有真正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0
分享到: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