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友们好,我是rumor。
众所周知,RLHF十分玄学且令人望而却步。我听过有的小道消息说提升很大,也有小道消息说效果不明显,究其根本还是系统链路太长自由度太高,不像SFT一样可以通过数据配比、prompt、有限的超参数来可控地调整效果。
但也正是因为它的自由度、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范式和性价比更高的标注成本,业内往往认为它会有更高的效果天花板。同时我最近看OpenAI的SuperAlignment计划感受颇深,非常坚定地认为scalable的RLHF(不局限于PPO)就是下一步的大突破所在。
所以我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带大家梳理一下最近的RLHF平替工作,探索如何更稳定地拿到效果。
RLHF链路可以分为两个模块,RM和RL,这两个模块各有各的问题:
RM:对准确率和泛化性的要求都很高,不然很容易就被hack到(比如输出某个pattern就给高分)。但业内普遍标注数据的一致率只有70%左右,数据决定效果天花板,如何让RM代表大部分人的判断、且能区分出模型结果的细微差异,难难难。这也是RLHF方法没法规模化起来的主要瓶颈 RL:奖励太稀疏(最后一步才拿到句子分数,不像SFT一样有真实的token-level监督信号)、PPO超参数非常多,导致效果很不稳定针对上述两个模块的问题,学术界大佬们各显神通,大概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没得商量,不做RL了,选择性保留RM:比如RRHF、DPO,这类方法可以直接在RM数据上优化语言模型,但如果想提升效果,需要用自身模型采样,得再引入一个RM,比如RSO、SCiL、PRO等。又或者直接用RM采样的数据做精调,比如RAFT、Llama2等 用其他RL算法:比如ReMax、Decision Transformer下面我们就逐一盘盘这些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有用结论。
不做RL了
RRHF
RRHF: Rank Responses to Align Language Models with Human Feedback without tears
RRHF是阿里在今年年初(2023.04)发布的工作,它的做法是直接在RM数据山优化LM,让chosen回答的概率大于rejected回答的概率。
RRHF在具体实现上,就是计算句子的条件概率后加一个ranking loss:
RRHF loss但在实践中,作者发现只用ranking loss会把模型训崩溃,所以又加了SFT loss。从消融实验可以看到加了rank loss确实对模型效果有一些提升:
最终在HH数据集上,作者提出的RRHF平均得分略好于PPO(-1.02 vs -1.03),效果差距不是太大,但该方法主打一个便捷稳定。
同时作者也在实验中尝试了不同的数据采样策略:
直接用开源RM的数据 用自己的模型生成response,用开源RM进行排序,做出新的RM数据 循环执行2,类似强化的思维不断靠自身采样到更好的答案最后的结论也比较符合直接,是3>2>1。
Preference Ranking Optimization for Human Alignment
后续阿里(非同作者)在2023.06又提出了一个PRO方法,核心思想跟RRHF接近,但有两个不同:
选用了更多负例,不止停留在pair-wise 给不同负例不同的惩罚项(比如分数差的多就拉大一些)PRO同时也加上了SFT loss,最终效果比RLHF和RRHF都有些提升。
DPO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
DPO是斯坦福在2023.05底提出的工作,主打一个硬核,直接从PPO公式推出了一个平替方案,虽然最终loss呈现的思想跟RRHF接近(chosen句子概率>rejected句子概率),但同时带有一个SFT模型的约束,可以保证在不加SFT loss的情况下训练不崩溃(个人猜测)。
DPO作者在公开的几个RM数据集上都做了实验,可以发现DPO对超参数的敏感度更低,效果更稳定,且奖励得分优于RLHF。
同时,微软在2023.10月的一篇工作[1]上也对DPO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考虑到排序数据成本,他们直接默认GPT4 > ChatGPT > InstructGPT,实验后得到以下结论:
用DPO在 GPT4 vs InstructGPT 上训练的效果 > 直接在GPT-4数据精调的效果 先在简单的pair上训练后,再在困难的pair上训练会有更好的效果RSO
Statistical rejection sampling improves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上面介绍了两种ranking思想的loss,具体哪种更好一些呢?DeepMind在2023.09月份的一篇RSO[2]工作中进行了更系统的对比,得到了以下结论:
DPO(sigmoid-norm) loss效果略好,但更重要的是增加SFT约束,可以看表中没加约束的hinge loss效果很差,但加了约束后则能接近DPO 另外重要的还有采样策略,比如要优化模型A,最好用模型A生产的结果,去做pair标注,再训练A,比用模型B生产的数据训练A更好。这跟RRHF的结论也比较一致,更接近「强化」的思想RSO实验结果同时作者提出了另外一种RSO(Rejection Sampling Optimization)的采样方法,实验发现有2个点左右的提升。
Rejection Sampling + SFT
拒绝采样是一种针对复杂问题的采样策略[3],可以更高效地采样到合适的样本,进行复杂分布的估计。最近也有很多方法,利用RM进行拒绝采样,直接用采样出的数据对模型做SFT。
Llama 2: Open Foundation and Fine-Tuned Chat Models
LLama2就很好地使用了拒绝采样,先问问地训RM,再用RM筛选出当前模型最好的结果进行SFT。论文发出时他们一共把llama2-chat迭代了5轮,前4轮都是用的拒绝采样,只有最后一轮用了PPO,可以看到相比ChatGPT的胜率一直在提升:
不过从RLHF v5(no PPO)和RLHF v5(with PPO)来看,RL还是能有很大的效果收益。
这种方法还有很多变体可以探索,比如港大在2023.04提出的RAFT[4],就是选取多个样本进行后续精调。同时采样策略也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RSO。
用其他RL算法
ReMax
ReMax: A Simp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ethod for Alig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ReMax是港中文在2023.10提出的工作,核心是对RLHF中RL阶段的PPO算法进行了简化。
强化的难点是怎么把多步之后的最终目标转化成模型loss,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案,目前OpenAI所使用的RL策略叫PPO[5],是他们自己在2017年提出的一个经典RL算法(OpenAI早期真的做了很多强化的工作)。
但ReMax的作者认为,PPO并不适用于语言模型的场景:
可以快速拿到句子奖励:传统RL的长期奖励获取可能会比较昂贵,比如必须玩完一局游戏、拿起一个杯子,而RLHF在有了RM后可以快速拿到奖励 确定性的环境:传统RL中,环境也是变化的,同一个场景+动作可能拿到不同奖励,而在语言模型中,给定上下文和当前结果,下一步的状态也是确定的,RM打分也是确定的上面两点在传统RL中会造成学习不稳定的问题,因此PPO使用了Actor-Critic网络,即引入一个「助教」来给模型的每一步打分,而作者认为在语言模型上可以省去。
ReMax因此,作者提出用强化中的REINFORCE算法来代替PPO,去掉了Critic模型,但作者在实验中同样发现了梯度方差较大优化不稳定的问题,于是增加了一项bias来降低方差,命名为ReMax算法。
由于资源受限,作者没跑通7B的PPO实验,只对比了1.3B的ReMax和PPO,效果显示ReMax更好一些:
ReMax效果除了效果提升之外,由于去掉了一个要训练的模型,在显存占用和训练速度上都有提升。
Offline RL: Decision Transformer
上面我们说的PPO、REINFORCE都是Online RL,需要一个虚拟环境,通过互动拿到奖励,再进行学习。相对的,Offline RL是指直接拿之前和环境互动的数据来学习。
Aligning Language Models with Off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这篇是英伟达在2023.08提出的工作,探索了MLE、用reward做回归、DT(Decision Transformer)三种离线强化算法,最终发现DT的效果更好。
Decision Transformer是一个2021 RL Transformer的开山之作,但NLPer一看就懂:
Decision Transformer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奖励、状态作为输入,让模型预测动作,从而建模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模型训练时见过1分的答案,也见过5分的,那预测时直接输入<reward>5.0让它给出最好的结果。
这样训下来效果居然还不错,也超过了PPO:
DT效果SteerLM: Attribute Conditioned SFT as an (User-Steerable) Alternative to RLHF
没想到的是,英伟达不同团队在2023.10月又推出了一篇SteerLM的工作,与DT的思想类似,但会把奖励分为不同维度,比如质量、帮助性等等。
SteerLM具体做法:
通过人工标注的各个维度打分,训练一个打分模型 用打分模型对更多数据打分 精调一个SFT模型,可以做到输入prompt、目标分数,输出符合分数的结果 用第三步的模型生产更多答案,再打分,如此循环最终的效果也是好于RLHF(PPO哭晕在厕所):
SteerLM效果总结
以上就是我最近关注的RLHF平替方法,虽然可走的路很多,但很难有一个可靠且全面的效果对比,毕竟RLHF本身就难训不稳定,几百条数据下波动几个点很正常,而且无论是自动测评还是人工测评都会带有bias。
但对于资源有限的团队来说,平替方案不失为一种选择。
参考资料
[1]Contrastive Post-trai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on Data Curriculum: https://arxiv.org/abs/2310.02263
[2]
Statistical rejection sampling improves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https://arxiv.org/pdf/2309.06657.pdf
[3]
理解Rejection Sampling: https://gaolei786.github.io/statistics/reject.html
[4]
RAFT: Reward rAnked FineTuning for Generative Foundation Model Alignment: https://arxiv.org/abs/2304.06767
[5]
PPO: https://arxiv.org/pdf/1707.06347.pdf
我是朋克又极客的AI算法小姐姐rumor 北航本硕,NLP算法工程师,谷歌开发者专家 欢迎关注我,带你学习带你肝一起在人工智能时代旋转跳跃眨巴眼
「彩蛋:你能找到几个同厂不同组的相近工作」